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組長安恬 首屆「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年度徵才博覽會開幕致詞

First TCA job fair

OT-1971-2
2019年9月28日

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組長安恬
首屆「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年度徵才博覽會開幕致詞
2019928

我的好朋友立法院余宛如委員,經濟部工業局林局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劉科長,還有創辦 All Hands Taiwan 的 John、Danny、Sean,各位女士先生,午安!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裡為第一屆「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年度徵才博覽會揭開序幕。非常感謝我們優秀的夥伴 All Hands Taiwan全力協助籌備這次盛會。這段時間裡,All Hands Taiwan 為台灣以及我們所有人付出了極大心血,建立網路、舉辦活動、創造就業機會,這些努力並不是為了獲利,而是因為他們真心認為活動的宗旨值得全心投入。真的很難得能遇到如此優秀卻又不求回報、一心奉獻的優秀人才,今天這個場合多虧了他們。AIT 很榮幸能跟他們合作,共同催生這個「人才循環大聯盟」(TCA)。多年之後,當我們回顧 TCA 的各種偉大成就,他們的貢獻仍然值得頌揚。請大家給他們一些掌聲,表達謝意!

這裡我想藉機多認識在座的各位,請問有誰是外國人,現在想在台灣開創事業的呢?請問有誰是台灣人,曾在國外工作或讀書的呢?

我今天想對大家說的很簡單,就是:加油!台灣要開創未來,必須順利完成轉型,邁向創新經濟;多元而豐富的背景,最能造就各種創新思維。假如大家想法都一樣,做法也一樣,新的成果就無從誕生。唯有大家分別引進各種獨特而迥異的經驗,才能真正充實台灣社會就業人口的多樣性優勢;正因為差異,彼此互動激盪,才能孕育出嶄新的想法與做法。

台灣也正在努力成為多元文化的社會。「亞洲之心」這樣的形容,或許有些流於俗套又隨處可見,不過台灣確確實實是亞洲的心臟,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各種文化的餘緒,一些來自中國,一些來自日本,一些來自太平洋島嶼,當然也有來自美洲的部分。各位都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一分子,而協助各位成功實現目標,也是我們支持台灣嘗試打造多元文化社會的方式。

今年稍早,AIT 與台灣各大主管機關合作推動了 TCA,這個公私合營計畫,規劃了兩個簡單明瞭的目標:在台灣與其他有志一同的夥伴之間,促進彼此的人才流通,並且協助厚植台灣人士的技能與實力。想要吸引海外人才前來,必須優先制定政策,協助與各位同樣抱負的人士邁向成功。

不過,我們知道這點相當困難。來台灣當英文老師或許很容易,但要找到教英文以外的工作可以說是殊為不易。大部分的資源都是中文,企業文化各有特色,小型公司不太了解雇用外籍專業人員的行政流程,難題林林總總,很容易令人打退堂鼓。

但我今天在這裡要告訴大家,請不要灰心,現況已經逐漸好轉,未來也會愈來愈好。且聽我解釋。

首先,投資與人才的流通,息息相關。在當前的知識經濟中,資金會流向人才最多的地方。藉由提升台灣就業人口的技能,台灣就更能吸引外資挹注,進而為台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人才通常也會跟隨資金流向。只要某個領域接受了資金的大量挹注,人才自然會湧入該領域。就這點來說,投資與人才的互動實為重要,有相輔相成之效。

光是去年一年,由於美中之間貿易局勢緊繃,就有超過 180 億美元資金抽離中國,回流台灣,這代表成千上萬的新職缺將會因此湧現。企業為什麼會湧進台灣?因為台灣是個依循法治的自由社會,擁抱進步價值,具有開放的市場經濟,同時人才濟濟。我聽說有將近 1,200 人參與了這次的徵才博覽會。各家企業正爭相前往台灣尋找人才。

第二,台灣政府真切了解各種問題,也致力改善。與我們同在現場的,有三個最堅定的盟友。國家發展委員會正在研議如何精簡外籍專業人員雇用的行政流程,其中一項措施正是最近發布的「就業金卡」。此外,經濟部工業局也是我們主要的合作夥伴,實際上也擔任了 TCA 的贊助單位,該局正致力支援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循環及培育計畫,尤其著重於台灣勞動力的國際化與產業的數位轉型工作。余委員則一直是立法院內的重要功臣,不遺餘力推動法令,讓外籍專業人員的延攬和留才更容易;余委員也向來是新創公司社群、社會企業家、未來女性領袖的大力支持者。

第三,可能有人不知道,各位還有另外一個有力的盟友,美國商會正與 TCA 合作草擬白皮書,釐清人才流通與培育工作所面臨的各種障礙,並提出因應之道。我們誠摯邀請各位積極參與白皮書的構思與草擬。接下來,All Hands Taiwan 將與各位聯繫,蒐集意見與建議,充實白皮書的內容。此外,微軟、Facebook、高盛集團等企業正在開發實用工具組,供大眾使用,協助台灣人才精進技能。All Hands Taiwan、StartBoard、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UBI Taiwan) 等組織也攜手合作,建造緊密網路,蒐集資源,力圖改善現況。

AIT 則發揮所能,聚集廣大盟友,建立人才循環大聯盟,達成人才循環及培育的雙重目標。我們的合作夥伴包含經濟部、國家發展委員會、科技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教育部、大陸委員會、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工業策進會、學術交流基金會台灣傅爾布萊特計畫、其他外國駐台機構、大型企業、大學、港務局等機構,共同制定更多人才循環及培育計畫。這些為什麼值得我們竭盡全力呢?因為我們希望台灣成功,而為了促使台灣成功,首先必須確保各位先成功。

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再簡單不過:堅持下去!絕不放棄。就算是沒找到理想工作,創業也是另一條坦途。台灣乃是真正洋溢活力與能量的地方,踏上這片土地的人都會愛上台灣。持續留在這裡確實不算容易,但我們的全體同仁都是你們的同伴,將盡我們所能,一路提供支援。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