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傅德恩出席 「台灣2015 UNFCC NGO論壇」開幕典禮致詞稿 台北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符副署長、申司長、婁薇琦(Viktoria Lövenberg)副處長、陶戴明(Damion Potter)副代表、各位先生女士,早安:

今天很榮幸能參加論壇的開幕典禮。我很高興看到這麼多的非政府組織代表與會,一同為12月在巴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1)做準備,大會屆時將成為全球因應氣候變遷歷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歐巴馬總統幾週前在華府演講時,曾宣示「對於人類的未來以及未來的世代而言,最大的威脅莫過於氣候變遷。」今天在座的所有氣候專家無疑都對近年來氣候方面的數據警訊非常熟悉:二氧化碳濃度為80萬年來最高;2014年是地球有溫度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大型暴風雨出現的頻率和強度日益升高,如兩週前襲擊台灣的颱風即是一個明證;逐如此類的警訊不勝枚舉。

隨著我們越來越瞭解氣候變遷和此類現象之間的關聯,美國已經採行了許多重大措施,從多方面改變會對環境造成衝擊的行為。美國在各產業全面提升了能源效率,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增加潔淨能源的使用。美國現在的風力發電量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是2008年的三倍和20倍。美國政府建立了新的燃油經濟標準,期望到2025年左右,美國汽車每加侖燃油所能行駛的里程數將是現在的兩倍。這些計畫所帶來的成果,就是美國在過去十年經濟成長的同時,碳污染量卻比地球上任何國家減少得都多。

我們也意識到若要有效因應氣候變遷,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除了自己採取行動,還要跟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合作。歐巴馬總統在本月初宣布了「美國潔淨電力計畫」(America’s Clean Power Plan),為美國發電廠減少碳排放提供了一份藍圖,總統稱之為「美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以來最重要的一步。」根據這項計畫,美國環保署將首度訂定適用於全國發電廠的碳排放規範。這些電廠的碳排放量約佔美國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比美國的車輛、飛機、和家庭排放的總量還多。在2030年之前,美國電廠的碳排放量必須比2005年減少32%,相當於在馬路上減少1億6600萬輛車。

美國同時也和國際夥伴一同為COP21做準備。去年11月,美國和中國大陸達成了歷史性的氣候變遷與潔淨能源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大陸首次同意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高峰。我們也和其他許多國家合作,透過各種不同的夥伴計畫,如「主要經濟體能源和氣候論壇」(Major Economies Forum on Clea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和「低排放發展戰略全球合作夥伴關係」(Low Emiss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Global Partnership),一同進行長期的減碳工作。

台灣同樣也挺身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去年六月,台灣各主管單位和跨黨派的政治人物齊心促成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通過。根據該法,台灣必須在2050年之前將碳排放量減到2005年的一半以下,該法也是台灣對抗氣候變遷的一大里程碑。

今年12月在COP21,我們有機會將人類史上規模最宏大的氣候變遷協議付諸實行。很多人對此抱持懷疑態度,但是正如美國環保署署長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所言,為氣候變遷採取行動是一項道德責任。對抗氣候變遷就等於在保護我們的家人、社區,以及那些首當其衝的弱勢族群。氣候變遷的威脅之大,意味著若不立刻採取行動,代價將會非常慘痛。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高興今天能與會,看到台灣的公民社會如此積極參與,為巴黎的會議做準備。在此我預祝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期待能分享各位的豐碩成果。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