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深化印太地區經濟關係論壇」致詞講稿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深化印太地區經濟關係論壇」致詞講稿
OT-1941
2019年6月18日

鄧政委,黃董事長,高代表,歐克麗大使,王哲夫大使,西海副代表,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午安!

許多朋友知道,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的40週年。為慶祝這場盛事,我將在今年一整年發表一系列重大政策演說,概述美國對美台關係的四大優先事項。今天,我想特別聚焦我們對於拓展美國、台灣及更廣泛的印太區域之間經濟與商業關係的願景。

捍衛基於規則的秩

過去70多年來,美國一直積極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促使本區域內有著多元文化及不同嚮往的眾多獨立國家與經濟體,得以在自由與和平中併肩蓬勃發展。正如同國務卿蓬佩奥於去年七月所說:「不論去到何方,美國追求的都是夥伴關係,而非征服霸權。」僅管美國各屆政府用來描述其印太政策的名稱或有不同,這項根本的原則卻是永遠一致不變的。

如果說美國為印太地區提供的經濟與安全環境,促成了有史以來最出色不凡的崛起,這麼形容可以說一點也不為過。在這裡,數十億人從二戰的灰燼中再起,見證生活品質迅速提升、民主制度蓬勃發展、和平普遍盛行。亞洲的崛起是區域安全、開放海域及相互同意的經濟規則之下的自然產物。簡而言之,基於規則的秩序所提供的架構與保護,一直都是亞洲經濟奇蹟的基石。

然而,過去十年間,基於規則的秩序其基本完整性已開始受到質疑;坦白來說——就是因為中國拒絕尊重並遵守國際體系的規則及標準。

重點是:如果國際規則不能被執行,那再多規則也沒有意義,而這也是迄今為止對整個國際體系的最大威脅。美國採取的種種行動都是在捍衛基於規則的秩序。了解這點,美國的印太戰略態度就十分清楚了。

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

我們的願景是建立一個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自由」指的是所有國家都有免於外在脅迫的自由;所有國家都應該有自由決定自己的道路和自己的命運。「開放」指的是開放的市場與開放的社會。歷史顯示,自由與開放就像是繁榮與和平的萬靈丹。幾乎全世界所有最繁榮的國家都是自由市場與民主參與二者並行,而這並非巧合。我們分別都握有一片拼圖,只有透過一同自由地與彼此互動,才能結合成自由社會的集體智慧。

美國的印太戰略正是本於這種精神。我們的印太政策有三大環環相扣的支柱:安全、良治及經濟繁榮。在安全方面,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靈活且適應力強的安全夥伴網絡,以推動區域安全、確保航行自由,並應對包括在網路空間中的共同威脅。另外,我們也認為改善關於良治的各項作為,是支持安全及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們將持續推動透明、公開、法治及對人權與基本自由的保護。安全使社會得以專注追求和平發展,良治能將法治置於權力統治之上,而在這樣的沃土上,經濟便能自然而然地成長繁榮。

有一點是我想要特別清楚點明的,那就是:我們的印太願景並不排除任何國家。我們邀請所有國家,加入珍惜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隊伍行列。美國相信,擁抱自由與開放的包容性作法以及私部門主導的創新力量,將能以最透明且有益的方式,為大多數人們帶來最大的利益。

了解美中貿易緊張局勢

要討論印太區域不斷擴張的經濟與商業關係,就不能不談到美中之間持續的貿易摩擦;顯而易見,這也將對台灣的經濟造成衝擊。

美國嚴重關切中國扭曲市場的補貼措施、盜竊智慧財產權行為及缺乏市場導向的作法。在許多方面,科技可說是美中意見分歧的問題核心。眾所周知,中國已設定野心勃勃的目標,力求主宰未來的十大基礎科技,例如:自駕車、機器人、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及物聯網等等。正如同美國貿易代表所提交之詳細報告所述,中國正在加強力道運用其扭曲市場的各項作法,以便在這些領域搶占先機。

請容我引述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其向國會提交的報告內容:「運算、機器人及生物科技等產業是美國經濟競爭力的支柱。…但是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一項全面整體的政府計畫,來縮小差距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主導地位。…在這些驅動未來全球成長、創新和作戰的領域喪失全球領導地位,將損害美國長期的經濟和軍事競爭力。」

自從美中貿易糾紛開始以來,我們已看到全球供應鏈正逐漸從中國移出,轉往印度、東南亞、美國還有台灣等地。單單在台灣,就已轉入將近100億美元的投資,絕大多數在科技業。而這並不僅僅是因為美國關稅的緣故——有愈來愈多外國公司認定,中國已不再是個有利投資的環境。

美台經濟關係強勁更甚以往

這就讓我們想到了台灣及美台關係。從很多方面來看,美台經濟關係的強勁程度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台灣是美國第11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台灣第2大貿易夥伴。這代表美國與這座人口2,300萬人的島嶼的貿易往來,幾乎媲美美國與印度的貿易總額。用人均標準來看,台灣消費的美國農產品數量勝過北美之外的所有經濟體。一個極為常見的看法是,台灣的經濟面臨卡關,中國的經濟則在飛速成長。但事實是,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高度可預期的放緩狀態;這是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時會發生的現象,這也是台灣20年來面對的處境。實際上,台灣的經濟數據其實是相當亮眼的;台灣的人均GDP在全球所有經濟體中排名14,比許多鄰國及部分西方國家都來得高。

美台之間的投資也相當強勁,雙向投資總額高達250億美元。其實不難了解為什麼許多公司都那麼忠於台灣市場。這是因為台灣是個值得信賴的夥伴。在這裡投資時,公司能有信心,知道智慧財產權是安全的,營業秘密會受到保護,法院會遵守法治,當局機構則會堅守共享的民主與自由市場價值。因此,許多美國的主要科技大廠都在大幅加碼投資台灣。而且美台的投資關係是雙向的。我才剛剛參加完在華府舉行的「SelectUSA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過去兩年,台灣訪團都是高峰會上最大的代表團。隨著供應鏈的轉移,也有愈來愈多台灣投資移向美國,為美台未來數十年間持續緊密的經濟合作種下了種子。

除了貿易與投資外,我們也必須強調,美國與台灣的經濟合作非常自然地還涵蓋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其他領域。我們在美國在台協會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可合作的領域,加以耕耘,並運用成果來彼此互惠。舉例來說,美國與台灣已透過「國際環境夥伴關係」與其他區域夥伴合作,共同從事多項合作計畫,包括強化區域空氣品質監測及擴大汞監測;美台雙方疾管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一同努力改善區域抗病能力;美國與台灣還共同研發了一個新一代的先進天氣衛星,六月24日就要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而台灣下一代工程師在國際上的卓著聲譽,也持續證明台灣是開展業務的絕佳地點。在國際黑客松賽事上,台灣工程領域學生的表現可以說是「打爆對手」——應該是這麼說沒錯吧。台灣在全球「魚客松」拿下世界冠軍,在NASA 黑客松大獲全勝,也在DEFCON的奪旗攻防賽中——這相當於黑客賽事中的超級盃——獲得第二名的殊榮。台灣在這些全球競賽中的耀眼成績也吸引了許多美國科技公司,紛紛爭相在台設立人工智慧研發實驗室。

台灣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中扮演的角色

台灣的創新精神及其與美國在商業、學術及各項科學領域的緊密合作,都是美國在印太區域追求其他夥伴關係時的模範。如果仔細審視一下印太政策的各項支柱,我們會發現美台的共同合作都在促使印太區域對投資更加開放、貿易更加公平且互惠,而區域關係則能透過互連性的改善而更加緊密。美國的願景有三項明確的經濟目標——而三項目標都與美台關係有直接的關連。

第一項目標是能源安全。活躍的經濟取決於能否取得穩定的能源供應。要保護全球環境並延續人類在世界上的位置,唯一的長期解決之道,就是要大規模採用可再生與清潔能源。但我們不能跳脫現實:能源需求的成長速度其實高於可再生能源上線的速度。如果沒有能夠百分之百取代化石燃料的選項,那麼使用相對較為乾淨的能源會是更好的選擇。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美國已能成功取得大量的液態天然氣庫存,這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態天然氣出口國之一。過去幾年,美台已簽定價值200多億美元的合約,目前美國正在依此與台灣夥伴密切合作,好讓台灣能夠使用美國能源為產業及家庭供給電力。與此同時,我們雙方的科技公司也在共同合作,開發可再生能源來源並發展永續智慧城市。這些科技都是持續的經濟成長及清潔環境的最佳保證。

第二項目標是發展基礎建設。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在2030年之前,印太地區的國家將需要於基礎建設上投入26兆美元,才能充分發揮其經濟潛力。為支持更多的基礎建設發展,美國國會於去年通過了「建設法案」,依此成立全新的「美國國際開發融資公司」,將美國的融資能力加倍提升至600億美元;「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與台灣則正計畫擴大合作,成為更密切的夥伴,共同建造21世紀的基礎設施。自由市場及私部門主導的基礎建設政策,將能確保建設計畫在經濟上是能夠永續的。這種作法與政府帶頭的融資行為——最知名的例子就是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後者的承諾多、成就少,不但加劇債務負擔,也將地主國置於其他風險之中。

美國尤其特別關注5G網路基礎建設的發展。5G不只與電信設備及其支援軟體有關,也是未來所有轉型科技(包括自駕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基礎。大家都知道,美國與理念相近夥伴都對使用中國製造的電信設備、軟體及服務一事深感憂慮。台灣在多年前就已意識到這些風險,並早在五年多前,就已禁止於基礎設施中使用中國製造的電信設備。一直到現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才開始仿效台灣明智的榜樣。

第三項優先事項則是數位經濟。數十年來,台灣一直是全球科技供應鏈中關鍵的一環。台灣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製造商、為數眾多的世界級工程師、高度具適應性的技術支援服務,以及許多創新的新創公司。四年前,美台共同推出了「數位經濟論壇」,力求帶領美台經濟關係邁入數位時代。在數位經濟論壇的「中小企業工作計畫」之下,美國與台灣已大幅增加我們在創新新創公司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女性創業家的部分。透過這些努力及台灣的「5+2產業創新計畫」,台灣正在快速轉型成為創新型經濟,而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注意到了這點。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就指出,台灣已成為全球的四大「超級創新者」之一。

美台經濟關係的未來

在這樣穩固的基礎上,我對於美台關係的未來非常樂觀。我們共享的價值指的不僅是雙方共同擁有的各項原則,也代表我們共有的自由社會文化——而這使雙方得以超越種族、甚至是歷史的界線,緊緊連結在一起。在民主社會大家庭的行列中,台灣永遠會有一個家;台灣也可信賴,美國對美台共同未來的承諾將保持堅定不移。台灣的耀眼例子清楚證明中華文化與民主制度是可以相容的。

對美國與許多夥伴來說,供應鏈或許正在轉移,但對核心民主價值的保護則必須保持不變。而正是仰賴自由這樣的基礎,我們的企業與經濟才能夠持續繁榮。

在邁向未來之際,我想強調在經濟議題上的三大立即優先事項:即推動「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之下進行的談判、拓展在東南亞的新創合作,及促進台灣與理念相近夥伴之間的人才流通。

首先,美國相當期待透過TIFA談判,繼續推進美台經濟關係。台灣已證明自己在許多方面都是出色的夥伴,其商業與投資環境也在年復一年不斷精進。然而,台灣至今尚未解決長久以來美國對美牛與美豬市場准入的疑慮,這對整體貿易關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若是台灣能夠依據科學行事,解決這些存在已久的惱人問題,將能為雙方的經濟關係開創嶄新的雙邊貿易與投資機會。

其次,我們將透過最近推出的「新創歐普斯計畫」(StartOpps),拓展美台在東南亞的新創合作。這項共同計畫是由許多機構協力推動的,包括:國務院全球夥伴關係辦公室、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中小企業署、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多個台灣部會,以及美台雙邊的私部門。「新創歐普斯計畫」希望讓美國與台灣有機會「一同南進」。台灣正在快速成為進入東南亞的門戶,而東南亞則有著全球成長最快的數位經濟。透過「新創歐普斯計畫」,我們希望整合美國、台灣和東南亞的創新新創生態系統,同時為各地的創業家——尤其是女性創業家——賦予權能。

第三,我們正在密切合作,希望透過「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推動台灣與理念相近夥伴之間的人才流通。台灣的產業很大部分是由曾於美國求學或就業的年輕人所打造的;這些優秀朋友從美國返台後,成立了台灣最成功的一些全球公司,不然就是在這些公司中任職。「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想做的,就是在數位時代再現這樣的故事。面對人才流失的挑戰,其實因應之道就是要推動理念相近經濟體之間人才的流通。我們希望與公私部門、學術圈、研究實驗室、非政府組織及其他各方,推動理念相近經濟體之間人才穩定的流通。台灣與理念相近夥伴之間的人才流通,將強化連結紐帶,使我們的經濟與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保持緊密連繫。

最後,美國在執行印太政策時,追求的並不僅僅是在美國與本區域國家之間發展更緊密的雙邊關係,我們還希望鼓勵我們所有的印太夥伴在彼此之間建立密不可分的關係網絡。台灣是印太社群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等平台,美國正在幫助台灣與本區域其他地方建立連結,應對諸如弭平數位落差、打擊不實訊息、控制傳染病的散播及賦與女性權能等各項全球挑戰。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我們才在今天邀請來自多個印太區域夥伴的代表,在此齊聚一堂,分享他們認為應該如何使自己與台灣的經濟關係更加緊密地融入印太區域的架構。我們共同的訊息十分清楚:台灣並不孤單。台灣是堅守共享相同價值的大家庭的一員,台灣的未來仍將堅定地與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緊緊相繫。

也正是基於這個理由,今天在我致詞結束後,我們就將與台灣大眾正式啟動我們的第二場「數位對話」。這一系列「數位對話」是透過由唐鳳政委打造的線上工具來進行的;這些工具結合人工智慧與群眾智慧,來促進制定更佳的政策。我們的第二場「數位對話」要問台灣社會大眾的問題非常簡單:對於如何增進美國、台灣及印太區域整體的經濟與商業關係,您有什麼想法?我們鼓勵所有媒體朋友幫忙多多宣傳「數位對話」的消息。如果感興趣,只要上美國在台協會的網站,搜尋「數位對話」,就能找到參加方式。

台灣是我們在印太區域最重要的經濟伙伴之一。我主張,只有與台灣及所有理念相近、對於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有著共同願景的夥伴一起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將承諾化為現實。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