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交流機會日開幕致詞

AIT Director W. Brent Christensen
AIT 正式資料編號: OT-1927
2019年5月24日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
交流機會日開幕致詞
2019524
(致詞講稿)

 

大家午安!謝謝各位今天的出席。非常榮幸歡迎大家來到美國在台協會的新家。你們都是我們的貴客——事實上,我們在五月初才剛搬到這棟新館,所以各位是我們在這裡歡迎的第一批客人之一。謝謝大家今天前來幫我們啟用這個空間,未來我們還會在這裡舉辦許多公開活動。

很多朋友應該知道,今年是美國在台協會成立40週年。1979年——可能在座大部分朋友那時候都還沒出生——美國國會通過了《台灣關係法》,承諾美國將與台灣維持強健關係。過去40年一路走來,美國與台灣互為夥伴,共同完成許多值得慶祝的成就。為慶祝美台夥伴關係,我們為今年的每一個月份都定出一個主題,凸顯美台關係中種種不同的面向。五月是AIT@40的「移民與交流月」,而今天的活動要談的主題正是「交流」。美台人民之間的交流是美台合作最密切的一個領域;這個主題對我個人而言,也有特別深遠的意義。

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時,就以傳教士的身份第一次來到台灣。那次的經歷令我大開眼界,我第一次學到: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其實是可以透過共同經驗、共同的價值觀,建立連結,形成長久的友誼。有時侯只需要一起吃碗牛肉麵,友誼就會發生!在那兩年中,我所遇到的人們、去過的地方、學到的事情,都對我日後的人生和職業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說實話,基本上,我大部分的職業生涯可以說都是在找方法再回到台灣!這次是我第四次回到台灣生活和工作。之前,我曾以研究生的身份在台灣待了一個夏天;加入外交人員的行列後,我在1989年的第一個外派地點就是台灣;2012年,我則再以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的身份回到了台灣。不過因為現在我已經當到AIT的處長了,未來台灣好像就沒有什麼其他工作可以再讓我做了。所以大家如果有什麼好點子能夠讓我在未來繼續回到台灣,等一下請來告訴我吧!

當各位規畫未來時,我希望大家也能考慮前往美國求學或參加美國的交流計畫,這樣你們就能和我早年來到台灣時一樣收穫滿滿。人人都知道,赴美求學並在美國獲取實務經驗,將幫助創造更多的專業機會。這正是為何每年都有超過22,000名台灣學生在美國求學,而這一數字已經連續四年持續攀升。今天在座還有幾位最具代表性的典範人物,為我們彰顯在美國的教育與交流經驗,對打造成功的事業是多麼大有助益。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 Jamie、Renee、Tracy、Tim、Lisa和Tyler,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以及赴美交流對他們個人成功與台灣整體所帶來的種種幫助。我要謝謝這幾位貴賓大力協助推動美台交流,這是美台人們之間堅實情誼的重要基礎。等一下在聽取各位講者的分享時,我希望大家也特別留意他們是如何運用在美國所學會的技能,回到台灣做出貢獻。

為促進更多學術與專業交流,最近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傅爾布萊特計畫一同合作,推出了「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過去數十年來,台灣一直是美國最親近的經濟和商業夥伴。台灣的產業有很大部分是由曾於美國求學或就業的朋友所打造的;這些人才之後從美國返台,成立了台灣最成功的一些公司,不然就是在這些公司中任職。台灣最資深的政府官員當中,也有很高的比例都曾在美國求學或工作,例如總統及多位部長。台灣過去的經驗顯示:要在台灣成功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在美國獲取交流經驗,接著再把所學帶回台灣。「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的目標,就是要在數位時代再現這樣的成功故事。

人才流失與人才的循環流通二者大大不同。人才流失是台灣長期發展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如果台灣最優秀的人才都選擇出走,不再回來,那麼不僅台灣將承受淨損失,坦白說,整個世界也會蒙受其害。相反的,人才流通則使所有相關各方都能共蒙其惠——這對參與不同經濟體之間交流的個人大有好處,因為他們能獲取寶貴的經驗;對其他參與國家(例如美國)也是美事一樁,因它們能從台灣最頂尖的人才受惠;這對台灣是一大利多,使其能夠與世界其他地方建立國際人脈網絡;而這也對加強整體美台關係大有助益。

2019年,我們將有機會回顧美台在過去40年共同達成的種種成就,同時也放眼展望未來。和學生交流聊天,總是讓我想到美國和台灣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的討論,並從講者身上得到靈感,然後或許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下個世代的啟發和閃耀的成功故事。再次謝謝大家今天前來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