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數位對話公共論壇—美台安全合作」開幕致詞

3rd Digital Dialogue

OT-1986
2019年11月7日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數位對話公共論壇—美台安全合作」開幕致詞
2019117

霍董事長,唐政委,外交部曹次長,賴教授與劉教授兩位與談人,各位貴賓,大家午安!

我非常榮幸能為今天聚焦討論AIT@40第三場「數位對話」討論結果的公共論壇揭開序幕。今年我們全年都在舉辦AIT@40的慶祝活動,其中一項就是與台灣各機關合作,舉行一系列為期一整年的數位對話,希望透過善用人工智慧與群眾智慧,找出美台具有共識的領域,以及最能有力推進美台關係的精采想法。換句話說,美台身為民主社會,我們皆十分重視公民的意見。透過本次數位對話,我們讓本地社群也能參與討論,並藉由徵詢他們的想法,找出美台可以如何一起合作,以更有效地達成「安全的台灣」這項共同目標。

今天論壇聚焦討論的主題,不只在美國和台灣,在全印太區域及海峽兩岸也都十分受到矚目,那就是:增進美台安全合作。

接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一職時,美台安全合作也被我列在我的「四個增進」、也就是我任內的四個優先目標之內。還記得八月時,也就是 AIT的「安全合作月」,我啟動了第三場「數位對話」,詢問大家:「在台海緊張局勢、美中摩擦、新興威脅出現及印太區域安全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之下,美台應該如何深化我們的安全合作關係?」

從那時到現在兩個月來,我們透過虛擬方式徵求大眾的意見;我非常高興大家提出了數百個如何進一步加強美台安全合作的想法,並對此進行投票。透過唐鳳政委率先採用的創新數位平台工具,我們找出了其中最受關注的十個想法。稍後與談專家將會和大家一一討論這十個提議;但在那之前,我想先針對回應當中提及的一些關鍵主題做點說明。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構成的不僅僅是軍事威脅。除了在台海從事挑釁意味愈發濃厚的軍事活動外,北京還針對台灣進行了各式各樣非傳統型態的威脅:包括一連串旨在破壞大眾對民主體制信任感的不實訊息;在外交上施壓,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並限縮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另外還有經濟脅迫。這樣的非傳統威脅需要非傳統的應對措施加以回應,而我們向來鼓勵並支持台灣努力採取創新及不對稱的做法,使台灣及整個印太區域對於此類威脅都具備更強的抵禦能力。

第二,推動美台安全合作並不僅限於美國與台灣之間。若能有理念相近國家與民主社會參與其中,將傳達一個強烈訊息:凸顯台灣並不孤單。關於這類來自理念相近國家的支持,我們有一個清楚的例子,就是美台「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2015年剛起步時,GCTF還只是一項美台雙邊的合作計畫,但如今規模已大幅擴增:像是今年GCTF工作坊就已擴大納入日本成為固定夥伴;而我們還會繼續努力,讓更多理念相近夥伴加入我們未來的合作。我要特別強調,這類來自理念相近國家的支持並不僅僅對台灣有益,也是維護美國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這一願景的關鍵因素。

第三,美台關係並不是基於共同的威脅,而是奠基於對共享價值的嚴正遵守之上。民主、包容、自由、多元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都是增進互信與開放溝通、並使美台關係得以蓬勃發展的共享價值。事實上,今天的論壇恰恰證明了民主可以是政策創新的泉源。我們歡迎開放的討論——甚至是不同意見——並將其傳達給決策者;這與另一種限制自由、違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扼阻創新的治理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數位政委唐鳳、曹次長及外交部的團隊,謝謝你們與AIT合作一起舉辦本次的數位對話公共論壇。謝謝霍董事長將為大家進行專題演講。也謝謝我們的與談人賴教授、劉教授和美國在台協會政治組組長裴德禮,他們將帶大家進行更深入的討論。關於安全合作,雖然我們的想法或優先目標或有不同,但我有信心,透過這樣健康的討論,我們都能朝所有人渴望的目標——一個更加安全的台灣——向前邁進一步。

謝謝大家出席今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