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 「微軟AI研發中心」開幕致詞

AIT DIR at Microsoft AI R&D center

OT-1971
2019年9月27日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微軟AI研發中心」開幕致詞
2019927

蔡總統,曾次長,郭副總裁,張執行長,施法務長,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

我十分榮幸今天能夠到場,一同慶祝最近擴充規模的「微軟AI研發中心」的盛大開幕。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個研發中心都是美台科技關係力量與未來的經典範例。讓我做點背景說明,幫助大家了解為什麼。

數十年來,科技合作一直是美台經濟關係的重要核心。台灣是全球資通訊供應鏈關鍵的一環,最著名的就是半導體產業,不過早已不只於此,還涵蓋到包括智慧機械、電子零組件、生醫設備及電腦製造等產業。

在座各位都知道,科技是眼下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關鍵核心。這也是兩岸經濟挑戰的癥結所在。台灣的科技產正承受前所未見的攻勢。大規模的扭曲市場補貼,為中國科技公司提供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廣泛地透過網路竊取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秘密,使中國公司得以免去昂貴的研發成本;而中國的「惠台31項措施」則企圖誘惑台灣的人才到大陸。政府應該採取積極的行動去限制這些計策的惡性影響,並採取防禦措施。與此同時,如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忠告:對台灣來說,最好的防禦就是創新得更快。這是一場高風險的競賽,政府、產業和公民社會都需要齊心協力,一起應對這項共同威脅。

五年前,美國與台灣共同推出了「數位經濟論壇」(DEF),目的是協助美台關係邁入數位時代。在蔡總統的「5+2產業創新計畫」的共同努力下,「數位經濟論壇」力求促使台灣轉型成為全方位的創新型經濟。這項活動的核心,就是要結合人工智慧最先進的技術進展與台灣無與倫比的硬體製造實力,打造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未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微軟扮演的關鍵角色。數十年來,微軟一直都走在美台科技關係的最前端。微軟是最早投資台灣、也仍然是在台投資最大的軟體公司之一。過去五年來,他們真的可以說是「數位經濟論壇」所有相關活動的活躍夥伴,從「智慧城市論壇」到「全球創業大會」到「女力經濟賦權高峰會」,另外當然還包括今天的「微軟AI研發中心」,都有他們的身影。

我想特別強調「微軟AI研發中心」的兩個面向,因為它們指出了美台數位經濟關係未來的面貌。第一項特色就是「微軟AI研發中心」對人工智慧的聚焦。有些專家認為AI甚至可能比工業革命更具破壞性,將從根本上改變超過90%的所有工作;有些人則擔心這會帶來大規模失業及社會動盪的可能性。其他人則擔憂獨裁者可能會將AI視為一項用以壓制人民對民主的渴望、並削弱人權及宗教權利的強大工具。但是樂觀的人則希望,AI能夠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可以探索更深層意義、並培養藝術及社會創造力的新時代。這些變化將以超乎所有人想像的速度快速到來。正如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所說:「AI將是有史以來發生在人類身上最好或最壞的事,所以我們得把事情做對。」微軟向來扮演領導角色,指引如何將AI用以解決人類問題、凝聚社會,並成為一股強大的良善力量;而在張仁炯執行長的帶領下,「微軟AI研發中心」正致力要達成這項使命。

第二項特色是「微軟AI研發中心」對發展人力資本的重視。台灣的頂尖大學每年都產出數千名世界級工程師,而其中有愈來愈多人專長AI程式設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說過一段名言,他說台灣是他在全世界最喜歡的經濟體。為什麼呢?正是因為台灣的天然資源實在太少,於是它便致力於「挖掘其2,300萬人民的腦礦,包括他們的天份、活力和聰明才智」。美國的公司絕對注意到了這點,幾乎所有美國的主要科技大廠都有投資台灣的AI研發。總的來說,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將台灣轉型成為世界的「AI研發中心」。未來的供應鏈將不只介於供應商與經銷商之間,也將出現在平台與程式設計師之間。可以想見,台灣有望成為數位世界的大腦。「微軟AI研發中心」將成為微軟透過許多計畫、致力提升台灣勞動力的AI與程式設計技能的基地。

今年稍早,美國與台灣今年一起推出了「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CA)。這是一項公私部門夥伴關係,旨在促進台灣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夥伴的人才流通,同時培育數位時代所需的各種技能。在今天的世界,我們已經無法在受教育與工作之間畫出清楚的界線。如果想要成功具備競爭力,我們就必須轉而採納終身學習的模式。我們深感驕傲能夠把微軟及「微軟AI研發中心」稱為「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的創始夥伴。

而今天與我們在一起的微軟全球副總裁郭昱廷先生,正是人才循環的絕佳範例。他在台灣及美國求學,在微軟晉升,是驅動微軟在台灣設立這個研發中心的推手。 

我們恭喜微軟在台灣成立這座AI研發中心。我們深具信心,相信微軟及「微軟AI研發中心」將繼續發揮領導力,引領我們邁入美台數位經濟合作日益緊密的未來。對此,我們致上衷心感謝。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