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 「智慧城市論壇 – 未來交通的新趨勢」 開幕致詞

2018年08月28日
AIT 正式資料編號: OT-1823
(致詞講稿)

 

經濟部曾次長、台北市柯市長、各位與會嘉賓、各位先生及各位女士,大家早安!

感謝各位前來,我非常高興今天能來到這裡。

如各位所知,我這個月稍早才抵達台灣,接下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新職務。

我想就這個機會,分享我對美台經濟關係未來方向的一些想法。今天的論壇正是向各位分享的最佳時機,因為數十年來,科技一直在我們緊密的經濟夥伴關係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當我們展望未來之際,這個夥伴關係的一項重點將是一同發展世界的新興科技,包含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

首先,先就我認為彼此都認同的基本觀察開始:第一,印太區域正在崛起。印太區域佔了全球人口的一半,卻只佔了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如此不均衡的現象不會持續太久,而全球經濟重心似乎不可避免地將逐漸移向亞洲。這個趨勢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都有賴於我們妥善地處理。

第二,美國和台灣面臨許多相同的經濟挑戰。中國正積極地使用扭曲市場的補貼和其他手段,包括智慧財產權竊取和強迫技術移轉,以試圖奪取傳統和新興科技產業。中國也想方設法試圖吸引世界頂尖人才,到中國發展事業。台灣一直是中國吸收人才的目標,在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如此,因為台灣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袖。

第三,我們能夠維護國際法治秩序的唯一方式就是積極地去捍衛它。這是因為美國致力於開放市場及自由貿易,所以我們不得不適時採取行動來勸阻那些忽視國際規範和原則的人。

正如國務卿蓬佩奧上個月在印太商業論壇所言,美國對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區域有明確的願景。自由意旨經濟體能免於外界的脅迫,開放意旨我們都應該遵守市場經濟的原則。這是美國在印太區域的主張,也是我們每天為增進與台灣的夥伴關係上所積極努力的目標。

我們的印太策略有三大關鍵經濟支柱:基礎建設、能源,以及跟這次論壇最相關的數位經濟。基礎建設方面,美國期許能協助台灣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源方面,我們也想要與台灣合作,協助台灣在未來轉型成無核家園時能夠滿足其能源需求。而數位經濟方面,我們也想要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夥伴,協助台灣透過蔡總統的「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轉型成創新型經濟。

美國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曾經說過,在全球的經濟體中,他最喜歡的就是台灣。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台灣自然資源雖少,但是台灣致力於「發展其兩千三百萬人的才華、精力和智慧」。美國企業勢必注意到了這一點,因為幾乎每個月,都有大型美國科技公司在台灣設立新的研發實驗室,或把台灣作為其軟硬體整合計畫的中心。

在智慧城市科技領域上也同樣是如此。智慧交通正快速地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在未來的20年,世界上超過30億的人口預期會移居城市。如何有效率地讓這些人移居,又不會造成交通上的負荷或加重汙染的程度,將是都市規劃者和私部門至關重要的政策和技術挑戰。台灣和美國在發展新興智慧交通科技領域上,正以爆炸性成長的潛力快速躋升世界領袖。

在永續智慧城市發展和循環經濟科技上,台灣尤其是領先全球。當數十億人預期將加入全球中產階級行列,並移居到都市,發展環境永續科技是攸關地球存亡的關鍵。

我對台灣成功轉型成創新型經濟非常有信心。想要成功轉型,需具備遠見卓識及勇氣。破壞性新興科技一直挑戰著既有的經濟利益。而社會在適應新興科技之際,決策者及普羅大眾不但要應付短期成長陣痛,同時也要著眼於創新所帶來的長期利益。這件事行之不易,但甚為必要。

我要再次感謝各位蒞臨今天的論壇。我們非常榮幸能邀請到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遠見之士與我們齊聚一堂,我們也期待能有豐碩的討論成果。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