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Meet Taipei創新創意嘉年華」開幕致詞

日期: 2018年11月15日
編號: AIT 正式資料編號: OT-1841

 

台北市林副市長、國發會曾副主委、立法院余委員、立法院許委員、法國在台協會紀主任、印度中小企業部Panda部長、《數位時代》何發行人、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早安!

我今天非常榮幸能夠來到這裡,祝賀台灣在創新未來上取得的領先地位;我們尤其高興,現場有來自20國、超過100家的新創公司在此齊聚一堂,為彼此的新創生態圈搭起連結的橋樑。但更重要的是,台灣及這個區域的科技未來,將有賴在場的各位一手打造。因此,我想向大家傳遞的訊息相當簡單,那就是:美國希望成為各位的夥伴。

美國的許多公司都愈來愈倚重台灣做為其人工智慧的研發中心。像是微軟、IBM、亞馬遜、谷歌、高通以及其他企業,都已紛紛在此設立研發創新實驗室,以善用台灣最大的資產──台灣為數眾多的卓越人才。

美國與台灣在新創與創業方面是天生的夥伴。美國的印太戰略主張透過合作,拓展在基礎建設、能源和數位經濟等領域的機會,尤其著重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5+2產業創新計畫」也享有相同的目標。

為此,美國與台灣正在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一個遠大的新創事業工作計畫。

我們的工作計畫希望達成以下三個主要目標:

首先,我們要增進女性創業。在我們看來,女性創業不僅是一項良好的社會政策,也是智慧經濟學的議題。要解決台灣人口結構方面的挑戰,最佳的方式之一就是增加女性的經濟參與;而許多的研究在在顯示,要使經濟成長,最快的做法之一就是為女性提供更多的經濟實力與機會。我們正在計畫,明年三月要與台灣當局共同舉辦一場大型的「女性創業高峰會」,我邀請大家屆時一起共襄盛舉。

其次,我們希望「一同南進」。過去,台灣被視為進入中國的門戶;但現在,台灣已經越來越常被視為進入南亞與東南亞的門戶。目前,美國的中小企業總署及台灣的中小企業處正在密切合作,為我們的創新產業拓展鎖定南亞及東南亞市場的出口合資公司,並在這些經濟體中,推動對市場友善的新創生態圈。

第三,我們在一起合作鼓勵社會創業。在1960年代,社會運動大多侷限於遊行及抗議,目的是激勵政府去做對的事。今天,多虧了新型的數位科技,社會運動人士已經不再要求政府去解決問題了,而是透過創新的社會創業,自己承擔起解決社會問題的個人責任。在這方面,數位政委唐鳳及余宛如委員就正在引領台灣發展社會創業的精神,而我們很驕傲能夠做為與他們密切合作的夥伴。

有時候,人們會問,美國在創新方面成功的秘密是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對我們來說,我們把美國的頂尖大學視為新創事業的加速器。當產業、學術圈及研發園區能夠擁抱未達預期、半途隕落的創業經歷,將其視為未來成功的基石,並在這樣的文化中緊密合作時,創新就會自然發生了。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台灣的科技部及教育部都在朝這個方向前進。

我們也要讚揚台灣多位的創新市長,包括柯市長,他們將台灣的許多城市轉化成創新與創業的試驗場。通常最有突破性的創新想法都是出現在地方的層級,在智慧城市方面尤其如此。

我也要再次讚許台灣所有的創業家們長時間的投入及不懈的熱情。各位的認真付出與創新精神不只將推動許多新事業,也將為台灣未來的經濟前景奠定基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