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台灣:恆久的夥伴關係」,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於史丹佛大學之演說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An Enduring Partnership, Remarks by AIT Chairman James Moriarty at Stanford University (Photo Credit: Stanford University)
恩喜納(Encina Hall)大樓
5月3日(四),下午4:30

AIT 正式資料編號: OT-1807
(致詞講稿)

非常感謝您親切的開場介紹。我第一次見到艾江山(Karl Eikenberry),是我跟他一起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工作的時候,當時他的軍階是准將,但他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我所見過的中國軍事分析師之中,最為精明的一位。他在公職領域不斷地有傑出的表現──離開北京之後,他的軍階多了兩顆星,並且出任大使,而現在更在此地,在史丹佛大學擔任教授。能在這裡跟他同台,真的是我的榮幸。

首先,我想先簡單地說明一下我的職務。我是美國在台協會的主席,美國在台協會是在美國政府的主持之下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其目的為促進美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

在這次演說的開頭,我想先對史丹佛大學表達讚揚,因為他們成立了這個以台灣民主為主題的專案。台灣從一個實施戒嚴令的島嶼,轉型成民主的燈塔,是20世紀晚期到21世紀初期之間的成功故事之一。我們都應該珍惜台灣經驗對於印太地區以及整個世界所樹立的榜樣。

今天,我打算回顧一下美國對台政策與美台交流策略的基礎,並從安全、經濟、以及人民關係的角度,討論這個獨特的「非官方」關係的現況。

我將和各位分享美國政府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並做出貢獻的努力所給予的支持,並且以兩岸關係的概略見解做為收尾。

台灣關係法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去年年初,川普總統上任後不久,美國以及台海兩岸的政治觀察者確實都在觀察美國對台政策是否有任何改變的徵兆。我的看法是,美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會依據以下幾點繼續發展下去:首先,就是基於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第二,就是我們持久不變的利益;第三,就是對於台灣海峽長治久安的長遠期許。

過去一年來,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證實了我的預測。在執政初期,川普總統在海湖莊園與習近平國家主席會面時,再度確認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府,包括本屆政府都一再確認我們長久不變的一中政策,一中政策在過去數十年來成功地維持了海峽兩岸的穩定。就如同美中三公報中所表明的,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不會挑戰這個立場。

美國的立場著重的焦點在於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分歧應當如何「和平地」化解,而不在於解決方案本身究竟應當是什麼。我們一向堅持,台灣的終極定位必須以和平的方式去解決,並讓兩岸人民都感到滿意。

台灣的軍事防衛

台灣關係法清楚表明了美國對於台灣的特定承諾。透過台灣關係法,在美國在台協會的主持之下,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維持著「商業、文化以及其他的關係」。美國也承諾會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

美國的政策,就是「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做為一個在全球各地有著責任和利益的大國,美國自然也希望整個印太地區的和平能得以維繫。而維繫台灣海峽的穩定正是達成此一目標的關鍵。正如台灣關係法中表明的,美國的政策就是建基於對台海和平與安全的長久利益,不僅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同時也要「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川普政府根據台灣關係法,於2017年6月宣布了價值14.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畫。而同樣在貫徹台灣關係法的前提下,美國將使臺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此一政策可以讓台北在與北京進行建設性互動的時候擁有足夠的自信,從而對台海的穩定做出貢獻。

同時,與台灣安全相關的事務遠遠超出軍售的範疇。台灣在防衛與軍事的重要領導者都了解,台灣必須徹底改變安全的概念,改採現代化、不對稱的方法以及創新的方式去運用現有的實力。美國也支持這一方面的努力。

我們透過美國在台協會與其合作對象與台灣合作,確保台灣的防衛概念能夠成功轉型,包括一些特定的改革作為,例如台灣後備軍力的改革。

美國對於執行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不會動搖,但只有美國單方面的承諾,無法在兩岸情勢日漸複雜的狀況之下確保台灣的安全。台灣必須負起自己的責任,投資建立抵禦侵略的實力、並且建立有效防衛的力量,為嚇阻失效的時候作準備。我們讚揚台灣取得的成就,但台灣還可以也應當透過更多實質作為,例如確保國防預算的充裕,以確保自身安全。

經濟關係:密切,但可以更進一步

對於美國來說,台灣在經濟面上維持安全而活躍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致力於深化彼此的經濟關係。這些關係涵蓋的層面十分廣泛,因為我們分別是對方的第11大以及第2大貨物貿易夥伴。台灣不僅是美國貨物與服務的一個重要買家,同時也是美國很重要的投資者。

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雙邊直接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210億美元。台灣是美國服務業的前20大輸入者,同時也是購買美國農產品與智慧財產的大戶。

目前美台經濟連繫密切,但還可以更加密切。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的對口單位透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 (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來處理雙方的貿易議題。如果台灣要重新找回經濟成長的動能,那麼透過TIFA機制來推行台灣所承諾的經濟自由化,將可獲致部分成效。如果我們可以成功地運用像TIFA這樣的機制來解決雙方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紛爭,我們將培養出更加強大而密切的貿易關係。

美國與台灣也應將焦點放在增進其他領域的貿易與投資關係上,例如智慧財產權、藥品、醫療器材、投資以及技術性貿易障礙美國讚賞台灣在這些議題上的持續努力與進步。此外,我們也歡迎促進雙方共同目標的新構想。

數十年來,美國跟台灣在科技領域享有密切的經濟合作,包含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現在,我們正在努力透過日益增加的數位經濟與網路安全合作,將美台經濟關係帶往數位時代。

教育、文化以及人民之間的關係

過去一年來,美台關係在其他方面也有新的里程碑與進展。2017年,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的美台教育交流迎向60週年。2017年,台灣仍然是美國第七大外籍學生來源,有超過21,500位學生前往美國深造,比前一年提升了1.8%。透過美國在台協會以及台灣相關單位的安排,雙方合意允許彼此的護照持有人申請加入其旅客信任計畫(Trusted Traveler Program, TTP),使台灣成為美國全球入境計畫(Global Entry)在東亞的第三個夥伴──這是讓美台之間的旅遊更便捷的重大進展。

身為美國在台協會主席,我很期待美國在台協會在台北的新大樓,也是最先進的辦公大樓即將落成。這座雄偉的建築將象徵美國對台灣的承諾,象徵美台人民緊密的關係、更象徵雙方基於共同利益以及民主與人權的共同價值所建立的全面、長久夥伴關係。

對於台灣國際空間的支援

由於我們認知到台灣可以對國際社會做出很多貢獻,因此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加入不需以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而對於以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我們則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參與。台灣應能貢獻其專業與經驗,協助解決許多區域性與國際性的問題。

公共衛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這個領域裡,台灣若能參與解決全球性問題,將造福全世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持續支持台灣在即將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中能進行有意義的參與。

2017年,WHA拒絕對台灣發出觀察員的邀請函,這個決定實在是非常令人困擾。中國試圖將台灣排除於國際組織之外的各種作為,使得國際社會無法受益於台灣的專業知識,也傷害了兩岸關係,更違背了北京宣稱要贏得台灣民心的目標。

除了針對國際組織的努力以外,美國也尋求其他方法讓台灣在解決全球性問題的貢獻方面贏得尊嚴與尊敬。美國在台協會與在台灣的合作對象於2015年發起了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Training Framework),結合美國與台灣的資源與能力,在整個印太區域解決迫切的全球性問題。

來自十多個國家、超過200位決策者與專家參與了10個與人道援助與救災、公共衛生、能源、女性賦權、以及數位經濟相關的研習營。

台灣在多個重大安全議題發生時採取及時的行動,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營,並為國際社會建立良好榜樣,值得讚賞。例如,在美國外交政策的優先議題上,台灣切斷了與北韓的貿易,並採取其他行動支持國際性的施壓行動,以反制北韓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持續威脅。

在對抗ISIS的全球聯盟之中,台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員,在資金與物資的援助方面,台灣都有實質的貢獻與承諾,對排雷工作提供了協助,並且也對被迫逃離家園的伊拉克與敘利亞居民伸出援手。

兩岸關係

美國的一中政策是明確而一貫的,而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的關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然而兩岸關係在過去一年的發展,卻並沒有那麼正面。美國政府內外的觀察家們,包含政治光譜上的各黨派國會議員,都對於中國對台灣施加更多壓力感到憂心。

最近國會針對台灣所採取的行動──例如一致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反映了上述憂慮。

正如美國國防部所指出的,北京持續地追求長期而全面的軍事現代化。過去一年中,解放軍增加了在台灣周邊的海、空活動,使得緊張情勢升高。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加與其相關戰略目的的不透明,加上北京當局始終不願放棄對台用武,這些一直都令美國感到憂心。我們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採取任何行動來改變現狀,包括訴諸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脅迫。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近也在事先未與台灣當局進行誠懇溝通的情況下,開始了行經台灣海峽的M503北上航線。而多明尼加共和國突然間在本週一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明顯的徵兆,代表先前台北與北京之間的「外交休兵」現已不復存在。

我必須強調,北京改變現狀的動作毫無幫助,而且無法對區域的穩定有所貢獻。美國對兩岸的穩定有著深切而持續的利益,而且美國相信兩岸的對話在這幾年來帶來和平、穩定與發展。美國呼籲中國努力恢復建設性的溝通,並且避免進一步讓局勢升高或破壞穩定。

美國長久以來的國家利益區使我們對威脅兩岸和平與穩定的政策作出反應。我們鼓勵海峽兩岸在解決雙方的分歧時展現耐心、彈性與創意。

海峽兩岸都應運用直接、有權責的溝通管道有效地解決問題、避免誤判。

當我們稱讚蔡總統對於兩岸關係的務實手法的同時,我也要強調,美國的兩岸政策並非單獨針對海峽兩岸的任何一方。任何一方都不應該採取單方面的行動來改變現狀。

當我們發現有什麼事物會威脅現況的時候,不論是台灣當局曾提出的入聯公投提案,或是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與全球衛生議題以及民用航空安全議題相關的國際組織,我們都會發聲。為了減少誤判以及情勢在無意間升溫,美國會持續敦促雙方進行建設性的溝通。

結論

讓我來總結一下,在遵守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美國仍然堅定地致力於對台灣提供支援。事實上,我們的承諾更勝以往。美國致力提升美台經濟夥伴關係,強化台灣的自信以及免於脅迫的自由,深化美台雙方人民的友誼,並且確保台灣能對國際社會做出正面貢獻。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一個重要且可靠的夥伴,台灣是世界上良善的力量,值得我們持續提供強力的支援。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