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谷立言 「2019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開幕致詞

AIT Acting DIR Greene at Meet Taipei

OT-1987
2019年11月14日

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谷立言2019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開幕致詞

20191114

中小企業處何處長,經濟部李司長,科技部邱司長,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

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裡為「2019 Meet Taipei創新創意嘉年華」開場。相信大家只要在展場走走,就會忍不住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未來。

許多朋友知道,今年美國在台協會正透過一系列名為「AIT@40」的活動,慶祝AIT的40歲生日及《台灣關係法》的40週年。我們為今年每個月份都定出一個主題,以彰顯美台關係中種種不同的面向。十一月是我們的「創新與創業月」。上週我們就舉辦了兩場主要活動,為這個月揭開序幕。第一項是我們與經濟部合作舉辦的首屆年度「人才循環大聯盟高峰會」,共有1,000多人與會,學習在數位空間中,關於人才交流、人才培養和人才連結的所有最新機會。另外,我們也與台灣共同主辦了國際「大規模網路攻防演練」,這也是一項有史以來的創舉。正如同實體經濟仰賴實體安全一樣,新興的數位經濟也必須仰賴充足的網路安全,才能保護得來不易的智慧財產權、營業秘密和資料數據。

美台的新創合作堅實穩健。過去三年來,我們一同在「美台中小企業工作計畫」(U.S.-Taiwan SME Work Plan)之下密切合作。我們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舉辦了大規模的「全球創業大會」(Global Entrepreneurship Congress),探討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促進社會公益;同時,雙方也一起舉辦了首屆「女力經濟賦權高峰會」(Women’s Economic Empowerment Summit),該活動計有來自本區域20國、超過600位與會者共襄盛舉。而明年,我們則很期待與中小企業處繼續合作,一同為社會創業家及女性創業家拓展機會,並持續整合美國、台灣及東南亞的新創生態圈。

本週,聖地牙哥港的立法政策主管David Yow來到了台灣,要與台灣同業探討如何將港口轉型成為藍色經濟及循環經濟的樞紐;事實上,今天下午兩點,他就會在這裡向大家發表演講。另外,許多朋友也知道,下週是「全球創業週」(Global Entrepreneurship Week),美國將在全世界舉辦活動,表揚創業家並歡慶他們所做出的貢獻。為響應全球創業週,我們將透過「新創歐普斯計畫」(StartOpps)邀請20位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區域的女性創業家及新創業師來台,與同行互相交流,建立人脈,並學習台灣推動女性創業的榜樣。在訪問的尾聲,她們將於11月21日參加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的首屆年度「人才循環大聯盟—女力賦權交流展覽」(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 Women’s Empowerment Expo)。我們邀請大家屆時一同前來參加,聽聽美國、台灣和東南亞最具啟發性的女性領袖想說些什麼,同時把握機會,加入台灣一些最具影響力的女力賦權社團。

在此背景下,我想根據美國經驗提出兩項建議,希望能藉此幫助台灣的創新文化更上一層樓。

首先,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應該扮演積極角色,為新創圈、學術圈和研究機構建立更緊密的連結。美國創新的成功秘訣,就在於學術界、產業界及研究機構之間密切的合作。幾乎所有美國的創新聚落,都是從坐鎮當地的重點大學而來。矽谷源於史丹佛,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研究園」來自杜克大學,而奧斯汀的科技復興則出自德州大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台灣,多虧了科技部及其他夥伴的領導,我們也開始看到類似的發展趨勢。我要鼓勵更多的朋友起而效尤。

第二,在座各位都應該積極追求你們所知道的每一個國際交流機會。台灣的科技業很大部分是由曾於美國求學的朋友所打造的,他們返台後成立了台灣今天最成功的一些公司。這在半導體產業尤其如此,看看台積電的張忠謀創辦人及鈺創科技的盧超群博士等業界巨人就能得知。當台灣人才在美國求學或就業,他們返台時所帶著的,不僅是能夠在台灣大放異彩的技能與願景,還有協助黏合美台科技合作的個人人脈。

在邁步向前、共同打造數位時代的此刻,我們期待與在座的每一位及Meet Taipei嘉年華的主辦單位繼續保持密切合作。台灣的未來將仰賴它能否往價值鏈上游移動,成為全方位的創新型經濟。這幾乎將完全視台灣能否培育充滿活力的新創生態圈而定,而Meet Taipei已在帶頭往這個方向前進。Meet Taipei透過結合新創圈最新新聞及其每月和年度活動、來打造新創生態圈的作法,提供了一個國際的典範模式,可供其他國家仿效。我們正透過「新創歐普斯計畫」與Meet Taipei合作,協助將其模式推廣到整個印太區域。此外,Meet Taipei也是我們「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的主要夥伴;我們期待雙方能夠在此計畫下密切合作,擴大全印太區域新創人才的自由流動,並藉由各種推廣及訓練活動,培養更多新創人才。我們期待與在座每一位共同合作,一同展開眼前精采的旅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