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科學有助於供給全世界日益增長的人口

美國伊利諾州(Illinois)迪凱特 (Decatur)農產品展銷會展出的轉基因玉米粒。美國是玉米的主要出口國。(© Daniel Acker/Bloomberg/Getty Images)
By Christopher Connell at ShareAmerica
2018年7月12日

基因改造作物可以抵抗蟲害和除草劑,產量也更高。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食用基因改造作物製成的食品是否安全進行了密集的研究。

他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某些國家,其中很多在歐洲,都禁止農民種植這些作物,並且對進口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製成的食品施加限制。

人們在這方面獲得了大量的證據,同時一些諾貝爾獎得主也發出呼籲,強調在全世界數百萬人挨餓之際,提高農業產量是當務之急。但有關國家仍然堅持己見。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的一份報告表示,未發現人口健康受到的負面影響可歸咎于基因工程,同時也未發現造成環境問題的證據,

法國、英國及其他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協會都得出同樣的結論。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也得到這樣的結論。通過審議四分之一世紀的研究結果, 歐洲委員會的結論是,與常規品種相比,生物技術並不具有更高的風險。

相關規定各不相同

美國種植的生物技術作物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大多數是大豆、玉米和棉花。在歐洲,很多國家進口基因改造品種用於飼養動物,但是禁止本國農民為種植人類食用的生物工程作物。歐洲食品安全當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允許種植某些基因改造大豆,但不包括所有的品種。另外,食品標籤須註明包含基因改造成分。美國也有同樣的標註要求。

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說,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實施進口限制,但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的規定屬最嚴厲和繁瑣之列。

生物技術使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90%的大豆作物採用改良種子。 (© Scott Olson/Getty Images)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提供的資料, 2017年全世界有67個國家種植生物技術作物,其中24個國家的種植面積達創紀錄的1.9億公頃。

有人批評歐洲以嚴厲的規定掩蓋為保護歐洲大陸近1,100萬農民不受競爭傷害進行的努力。諮詢企業全球農業趨勢(GlobalAgriTrends)創始人佈雷特·斯圖爾特(Brett Stuart)說,“規模很小的農場無力進行生產價格的競爭。如果希望保留這些小農生產,就必須在周圍建造保護牆。”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編輯系統

長期以來生物學家通過雜交技術生產優良作物,最初在上世紀80年代採取基因工程,集合各種植物的特質抵抗蟲害和除草劑。

現在,推動醫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科學同樣有可能促進農業革新。這種技術被稱為基因編輯系統(CRISPR),全名是規律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可以使科學家改變作物本身的基因,但不必借助另一種不同作物的基因。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表示,對待基因編輯系統作物的方式與傳統作物沒有差別。

對於基因編輯系統監管問題,歐洲聯盟很快就需要做出重要決定,但即使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制定特定的條例,各國仍然可以保留本身的規定。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食品科學家和基因編輯系統的開拓性人物魯道夫·巴蘭古(Rodolphe Barrangou)說,反轉基因生物團體和公眾對大農業公司的不信任助長了人們對科學的質疑,這一點在歐洲已經根深蒂固。

巴蘭古說,目前全世界人口為76億,2025年將達到100億。“今後面臨的挑戰是,以較少的可耕土地和水源供養這些人口。我們需要最好的科學和技術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