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xiao at ShareAmerica
2018年7月13日
在全球協力救助泰國青少年足球學童及教練的緊急救援行動中,美軍派出了40多名軍人參與獲得好評。參與人道救助是美軍的傳統,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美軍往往是救災的重要力量,比如2013年菲律賓颱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2010年海地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等,美軍都在救災行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在此次泰國人道救援行動中,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於6月28日從位於沖繩的第353特種作戰部隊以及第31救援中隊抽調了36名軍人前往泰國,他們與其他7名美軍軍人一起,在泰國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加入到國際救助行動中,向山洞運送物資、協助打通水下秘密通道、協助運送被救人員以及為救助提供醫療和其他技術援助。
在美軍歷史上,類似的人道援助數不勝數。美軍不僅僅是武裝力量、作戰部隊,也是隨時聽候召喚的救災力量,參與救災是美軍的光榮傳統。對此,擔任過歐洲盟軍司令部司令、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院長(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的退役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James George Stavridis)表示,美軍的功能在戰時與平時可以隨時切換,只要有需要,美軍立刻就能投入到全球救災行動中去。
以2010年海地大地震為例,地震不但將總統府震塌、癱瘓政府各個部門,而且在該國負責維持穩定的聯合國代表團駐地也完全垮塌,團長和主要負責人均殉職。在如此緊急情形下,美軍派出喀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前往救災,在地震發生後不到24小時,喀爾文森號航母就從維吉尼亞州諾福克軍港起錨,沿途用直升飛機從陸地補給救災物資,疾馳2700公里,兩天之內趕到海地首都太子港,艦上臨時醫院、飲水、燃油和發電設備在救災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美軍還參與聯合國統一指揮下的維持治安、清理道路等救援工作,在海地救災行動中發揮了主力作用。
又比如在2004年印度洋發生大地震並引發海嘯時,美軍派出30多艘軍艦前往該地區,其中包括林肯號航空母艦以及可以容納1000多名病患的仁慈號醫療艦(USNS Mercy),在救災行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多萬民眾得到救助。
對於美軍在國內及全球救災行動中的作用,斯塔夫裡迪斯還指出,美軍參與救災最重要的作用是給民眾帶來安全感、穩定感和秩序感。此外,除了安全需要,受災民眾還需要水、食物、電力、醫療、物流以及重建,而美國國防部有能力做到這一切。